中文站

程序员的跨界生活,“杠”上十八般运动

如今,单一技能似乎已经不够用,各种优势的叠加组合才能脱颖而出。正因如此,“斜杠”趋势在中青年群体中愈演愈烈,或许是因为“斜杠”为焦虑提供了释放的出口,也是打破生活桎梏的突破口。斜杠青年企图寻找本职专业之外的新领域,并尝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。

许多年轻人选择“斜杠”是为了赚钱谋生,或是为了快速实现功成名就,或是为了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活着,或是为了寻找快乐与挑战自我,而繁忙的程序员开启斜杠生活的理由是什么呢?斜杠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东西?


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的工位上,寥寥摆放着几个公司送的摆件。入职四年的吴邦誉是工位的主人,他是一名程序员群体中的斜杠青年。他的本业是当下火热高薪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,此外他有两个无法放弃的要素,一个是滑雪,一个是羽毛球。

以前,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会,他径直回家和猫咪待在一起,过着同事眼中“遗世独立”的独居生活。今年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位资深猫奴换上了狗狗图案的手机壳,无名指上还多了一枚低调的戒指。“斜杠”成为他与外界的连接方式,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。

兴趣的多米诺连锁反应

据吴邦誉讲述,他在江西出生,在广东中山的一个教师家庭长大,父亲是一位物理老师,母亲在校务处工作,从小的生活围着学校转,身边大都是亲密友善的人。作为一名标准的90后,他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,高中物理竞赛获得“全市第二名”,高考虽发挥失常但被985名校录取,选择了正当时的计算机科学专业,求职之际人工智能还没有走向过分“内卷”。

平日里,他与程序员给人的传统印象如出一辙,身板单薄高挑,斯文安静,穿着一套休闲套装,平日不苟言笑,也很少与人闲聊,将所有注意力放在面前几个屏幕上的一行行代码与badcase上。当他带回羽毛球单打亚军、双打冠军、团体冠军的时候,一名很有人气的运动健将才展露出“冰山一角”。


在羽毛球比赛前夕,吴邦誉就自信地提出要在公司几万人的运动会上捧回冠军,在业余爱好中也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为此,他很不好意思地解释道“娱乐为主,友谊第一”。

加拿大认知科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在《机器人叛乱》一书中提出人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“机器人”,通过基因编程,理性思维指导行动。吴邦誉从父亲那里继承了“物理”思维,总是试图证明与加以定义,总是以自己想要得到的目标为准采取恰当行动,即使是在兴趣爱好中。


从初中拿起球拍开始,他坚持打球10年有余,如今每周有三、四天都在羽毛球场上挥洒汗水。杠上羽毛球之后,这项运动也他带来了一系列生活变化,就像撞倒了一组“多米诺骨牌”,让他收获了友情与恋情。“没想到这么快乐,一切都很好。”吴邦誉的眼角挤成一条缝,兀自窃喜。
几年前,他入坑了“滑雪”运动,迅速升级成发烧友。每年冬天,随着大雪陆续降临秦岭以北的地区,吴邦誉就会与好友结伴来到长白山集训,换上滑雪衣,带着雪镜,从雪场的山坡上一跃而下,划出一条又一条长长的雪道。滑雪让吴邦誉很有成就感,他喜欢带来的重力失衡,“身体在雪坡上飞舞,情绪也跟着飘到半空中。”


最近,闲不住的他又开始在业余时间尝试更多类型的运动,例如游泳、台球等。可以看到,吴邦誉不是表面上宣称自己喜欢运动,而是对运动“上瘾”。一旦把运动割舍了,反而显得不足以定义他。

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

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,吴邦誉是一位典型且正统的计算机系毕业生,随后加入了对口工作,一直工作至今。


大学和研究生期间,吴邦誉选择了“计算机科学”专业,从事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研究,他的学习对象是计算机深度学习界的巨擘杰弗里·辛顿(Geoffrey Hinton)与何恺明。

两位都是AI圈内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的人物,前者发明了反向传播算法,提出了AlexNet和Dropout等算法,在深度学习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;后者提出了ResNet、MoCo等算法,并且与当下动则参数过亿需要几十张GPU训练的模型不同,恺明提出的模型基本上都是不用太多资源就可以实现的,真正实现了让所有人都可以玩得起的深度学习。


随着技术突破,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已经能够代替人类完成许多事情,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,像知识渊博的人类一样自然应答。如今,我们每一天打开翻译软件、接到自动销售电话、在搜索引擎上查找知识、与Siri和Alexa等智能助手对话,都是因为有了该项技术的助益。

研究生期间,他发布了多篇期刊,主要研究方向为人脸识别和对话生成。他参与研发了一种对话模型,可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不同的模型输出作为应答,全新的办法不仅记忆力更强,且应答速度快和一致性高,解决了应答无意义的问题,提高对话能力。

实习期间,吴邦誉加入了互联网旅游平台携程的AI技术部,负责推荐理由生成的相关工作,也尝试为微软的智能语音助手小冰搭建人格化的对话系统。研究生毕业求职时,他便拿到了微软、百度、携程、网易在内的多个OFFER,最终从中选择了网易智企,吸引他的是团队组员身上散发的相似气场。


平时,他负责训练语言AI模型,为数字风控产品“易盾”增强文本识别能力,即让AI机器代替人类自动识别文本中的不良有害信息。从结果来看,AI在“文本审核”任务中已经远超人类,不仅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千万量级的内容检查,还能分门别类地给文本“问题”打上标签,维护了互联网媒介时代的沟通氛围。

从以前的淫秽色情、谩骂和网络暴力,到如今的网络诈骗话术,训练并没有尽头,为了让AI机器适应不断衍生出来的文本变种与全新有害问题,吴邦誉每天连轴转动,从代码编写、数据处理、模型训练、构建算法到数据框架,干劲满满。

谈到理想,吴邦誉再次显示出“机器人式”的理性,没有“改变世界”的豪言壮语,一句“希望变得更好”概括了他对未来的畅想,显得十分质朴。正如他现在正在做的,每日研读领域内的论文,每周坚持训练羽毛球,每年集训几次滑雪,争取尝试更多新鲜领域,训练出更优良的语言模型和更精湛的球技。


互联网时代,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,甚至严重影响到大家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。而吴邦誉认为,自己的人生还算一帆风顺,仿佛滑下一条长距离的纯白雪道,没有坎坷与不满,嗅不到一丝焦虑的气息。或者说,无论在什么时候,他总是以一副超然、乐观的面目示人。他讲到这样一个故事,由于父亲工作变动,小学期间多次转学,但这并未让他感到丝毫不幸,极致的理性思考让他善于发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。在他看来,勇敢接受变化,发现更多可能,人生难题就会刀过竹解。